跨產業公司的財務報告數據引用策略

評價人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被評價公司具有跨產業的特性時,單一產業的評價性就會發生不適用,尤其是類比產業數據的引用最常發生。該業務涉及多個行業,使基準測試和評價過程變得複雜。因此正確組合多個產業以產生有意義的結果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法、明智的判斷以及謹慎應用相關行業數據。因此,本文最重要的一點是希望面對任何既定事實和情況下資料的使用方法處理這類似的個問題的策略能有所幫助。

一、避免常見的陷阱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評價人員在多個產業類比公司中選擇平均值作為衡量基準,而不考慮每組的相對代表性。常見的就是採用簡單加權平均。例如,假設類比公司數據的飲用,採取類似產業的100 家公司的財務數據,而另一個分類僅採用30家公司。分配簡單平均值的 50/50 或平均值的平均值加權會扭曲數據:

        50% × 30 家公司(潛在超重)

        50% × 100 家公司(可能被低估)

基礎資料分佈不均可能會扭曲結果並導致不準確的價值結論。評價人員必須評估是否應將樣本量納入每個特定案例的分析中。

二、建議方法

組合多個產業時應考慮兩種方法:

1. 依樣本大小加權:以樣本大小加權基準資料可確保每個產業的比例代表性。使用上面的例子:

A產業:100家公司

B產業:30家公司

使用比例加權:

行業A:100/(100+30)=77%

行業B:30/(100+30)=23%

應用這些比例可以產生平衡、代表性的估值基準,進而提高可靠性。

2. 依採用目標產業平均加權。假設目標產業產生:

60% 的收入來自A產業的活動;

40% 的收入來自B產業的活動;

按比例應用估值倍數或基準來評估這些收入流可以提高準確性和特定情境的相關性。

三、背景和實際考慮

必須理解的是,沒有一種加權方法適合所有的基準指標。選擇類比公司的方法通常取決於被評價公司的指標:例如以毛利率作為類比採樣的基準。

因此建議有效使用 產業 年度財務報表比率,評價人員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應用行業基準,使他們的分析與每個評價業務所特有的事實和情況相一致。在每種情況下,專家的作用都是將數據與目標公司進行匹配,並解釋為何這種匹配以及如何合適。

四、記錄你的方法

詳細記錄選擇的加權方法至關重要。評價報告中應當說明:

        (1)為什麼選擇多個產業;

        (2)以樣本大小、收入組成或其他方法加權的理由。

        (3)這些選擇具體如何與目標公司的特質相符。

        (4)推理、邏輯和得出的結論是決定報告可信度和對其結論的依賴性的關鍵。

結論

正確組合多個 產業數據可能不僅需要簡單的數學平均,還需要仔細的評估判斷。謹慎應用樣本量、基於收入的權重或其他方法並清楚地記錄採用的理由,產生更可信、更準確的意見,進而支持作為評價專業人員的基礎。